乡村振兴镇村行丨 “文化 产业”影像小村庄上演“蝶变记”-米乐官网app

米乐官网app-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

乡村振兴镇村行丨 “文化 产业”影像小村庄上演“蝶变记”

  走进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天津湾西村,村屋墙壁上的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的照片,让人仿佛漫步在一间大型露天乡村影像博物馆,这里是著名摄影家、导演焦波的老家。今年春节,一场由村民自编自演的电影“村晚”走红,让这个村庄成了有名的“文艺村”。

村庄沿街墙壁上,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的巨幅照片。

  天西村里共有1474口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老年人。随着青壮劳动力外流,老年人口留村,村里收入来源仅为土地租赁费、山林承包费和光伏发电项目收入,缺乏可以“造血”的产业,村级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天西村立足自身特色探索发展路径,兴文化、强产业、暖民生、聚人心,小村庄全体真实上演了一出乡村振兴主题的“蝶变记”。

  纪实影像里的乡土人情

  “影像大集哪里赶,山东淄博天津湾。”50余年间,被新华社喻为“农夫导演”的焦波,在天西村这片土地上拍摄了12000多张照片,《俺爹俺娘》《天津湾》《哑巴的正月》等优秀纪录电影均出于此,小村庄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摄影之乡”。

  “俺们村就是人心齐、干劲足。”今年以来,在焦波的带动下,村里的老姊妹们一呼百应,成立“天津湾村花电影社”,纷纷化身导演、演员,编成一部部接地气的乡村实景剧,为今年春节奉上了一台接地气的“电影村晚”。演身边人,话身边事,既有春耕秋收、岁月更迭,也有邻里乡亲的零碎矛盾、苦辣酸楚、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一声声俚语方言饱含乡风乡味、乡情乡愁。

今年成立的天津湾村花电影社

  办影像大集、成立村花电影社、搞电影“村晚”……大集、影像艺术与乡村建设,这几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词,正在天西村这方土地上进行着奇妙的“化学反应”。邻里乡亲拿起手机、架起镜头记录日常,成为了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幸福事,不仅为村庄带来了流量,更是成为凝聚村民感情的重要载体,映射出这个古村落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

  “文艺村”里的现代果园

  盛夏时节,走进天西村相天莲猕猴桃果园,猕猴桃藤蔓整齐攀附在一排排塔形架上,枝头上已经挂满了待熟的幼果,一眼望见无数吊挂在树行间的小型黑色喷灌头。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村民阚金涛口中的土地托管“搭档”——水肥一体化。

  地处江北地区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源泉镇,天西村内900多亩农田上,近半数都是种植猕猴桃。村民阚金涛介绍,猕猴桃根系喜水怕涝、喜肥怕烧,从前“粗放式”的大水漫灌,不知水往哪去、肥往哪聚,旱的旱、涝的涝。而水肥一体化是把水和肥料利用管道精准定量均匀施入到土壤中,走向更为精细化的“细酌慢饮”。“不仅果子长势好,还省了水和肥,关键是非常省人工,人能少‘遭罪’。这50亩果园,就我一个人在打理,就算年纪大了也能干。”

猕猴桃种植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果子长势喜人。

  目前,天西村90%的猕猴桃种植园已经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不仅能节本增效,还解决了村内老人种地难、浇地难等问题。“虽然安装设施需要一定投入,但是从长远考虑,节水、节肥、节人工,还是省了不少钱,综合算下来受益明显!”阚爱华拿自家四亩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设备投资大概2000元,肥料、水、人工一年就能节省约600元,三年左右便可收回前期的设备成本。

相天莲猕猴桃果园内修建的蓄水池

  这两年,看着果林下面长势茂盛的杂草,又想到村里老人经常腰酸腿疼,村民王维杰便琢磨着在猕猴桃树下种上中草药。王维杰家里现在种的几亩黄精,是传统补中益气良药,又被称为中药中的黄金,经济价值很是可观。他说,“这黄精喜阴喜湿,很适合在猕猴桃林下种,容易栽培不说,还是多年生,不用每年播种,这就是‘一地双收’嘛”。

  藏在细节里的“幸福密码”

  临近中午,天西村长者食堂里饭菜飘香,村中老人结伴赶来。每天中午,这里都会有30多名老人都会在这里,打上两个大馒头,一碗菜,一碗稀饭。村级主办、政府扶持、乡贤捐款,自2022年10月份开始,天西村长者食堂便不间断运营,风雨无阻。

天津湾西村的长者食堂

  正排队打饭的老人回忆,过去的旧村基本都是泥巴路,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很是落后,现在村内新铺筑的沥青和水泥路宽敞平整,一排排村民自建的新房拔地而起,慢慢摆脱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生活真是大变样。像是电影“村晚”所在的这方文化广场,原本是连片的十几间废旧民屋,现在已是具备基础健身功能的综合小广场、棋牌室、图书角、卫生室一应俱全,让村里的老人小孩有了好的活动场地。

  天津湾西村党总支书记焦守礼说,虽然村集体收入不多,但天西村村“两委”却总想着给村民多干些实事,跑部门、找项目、筹资金,他们四处走访,积极带动在外企业家、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天西村还有个老传统,在每年春节前,趁着大伙返乡,就会在村委组织一次乡贤座谈会,叙乡情,话发展。在外优秀企业家窦峰就是其中一位。2016年,他先后投资13余万元,帮助村里修缮了这条400多米长、6米宽的进村中心路,2023年又投资建设了近6000平的党群服务中心。

  从民生细节入手,2021年起,村内还投资约36万元对村内3条主要路面进行沥青硬化;投资3.7万元,整治残垣断壁2处;投资6万元,增设扩容箱式变压器1台,保障了260户居民用电;投资7万元,建设建设文体活动室……村内处处,可以说下足了绣花功夫。

村内路面正在进行沥青硬化

  光影流逝,山土亦移。近年来,天西村借力名人效应,加快探索打造特色鲜明的“影像村”;用上水肥一体化,搞起林下经济,逐步实现猕猴桃产业升级,加快农业提质增效;修路、建楼、办长者食堂,对准民生实事小切口,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心齐,泰山移,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产业是根,凝聚民心是关键。这个位于岳阳山南麓的小山村,也曾慢慢沉寂,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以及原本从村里走出去的人,心怀乡土情怀,担负乡土责任,重新唤起村庄从文化到经济的有机更新。(张雨桐 刘强 高倩)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霍纯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