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米乐官网app

米乐官网app-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

科学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

  ■推进共同富裕,在区域、群体、空间、组织等不同层面和维度,需要有平台载体支撑,有具体实在的抓手,形成一批具有引领带动效应的示范点位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并明确要求山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我们要深刻领悟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和实践导向,积极探索实质性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路径,科学绘就打造促进共同富裕省级范例“设计施工图”,扛起使命担当,久久为功、步步为营,让山东的共同富裕道路更宽、成色更足。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支撑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水平共同富裕;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共享式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没有捷径,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这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使之贯彻落实到促进共同富裕各领域全过程。

  坚定不移持续做大共富“蛋糕”。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着力塑造现代产业、有效需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改革开放、绿色低碳、民生福祉、安全发展和舆论宣传新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各地应立足本地实际和资源禀赋,找准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在既定方向方位、跑道赛道上,持续放大特色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技术基础。

  坚定不移推动共富增收稳步提升。加大收入结构调整力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推动财产性收入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份额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使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就业优先导向,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用活数字经济,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着力形成经济发展与就业扩容、产业升级与人才资本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

  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我省“大而不富”特征明显,制约了高水平共同富裕。2023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90元,与全国39218元基本持平,居全国第8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17,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较大。必须始终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扩中提低调高”,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化解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是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支撑。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聚焦技术工人、新业态从业人员、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体等9类重点群体,精准靶向采取措施办法。农村低收入群体比例较大,是预期“扩中”效果最明显的政策方向,特别是城乡接合部,是重要增长点。针对数字新业态催生的大量新型就业岗位,要建立完善社保缴费分摊等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二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最短的短板在农村,最难的难点是农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抓村连片示范推进乡村振兴,推广区域统筹、产业融合、利益联结、共同参与的片区组团发展新模式,从“点上创建”迈向“全域推广”。实施强村富户行动,盘活农村资产,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三是不断完善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持续提高统筹层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把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两个政策体系统一起来。针对低收入群体,建设完善“全面覆盖 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把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作为重要着力点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民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有获得感的领域,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和重要着力点。当前,一些地方基层财力较为紧张,必须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牢牢把握群众获得感这个“标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确保民生有保障、财政可持续。

  一是推进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模式。围绕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工程,巩固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创新高品质生活体制机制,进一步打开人的全面发展通道。比如,0-3岁婴育照护服务,目前在不少地方还是盲点。应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托幼一体化集成改革,加快构建优质、普惠、均衡、便捷的服务体系,推动降低生育负担。再比如养老问题,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研究完善长护险相关政策机制,加快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管理等标准规范,打破区域间、城乡间政策界限,以标准化促进均衡化。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突出满意度导向,聚焦涉及面更广、供需矛盾更突出的非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创新考核方式等举措,把民众呼声高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内在要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首要的是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系统实施城乡一体协同联动改革。纵深推进城乡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养老、供水、客运、治理、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推动城乡制度、要素、产业、市场、空间流通融合,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公共服务的“便利性”、新基建的“可及性”,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以高水平城乡融合拓展“大共富”格局。

  当前,应聚焦构建城乡融通的公共保障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城乡产业平台协同发展、全域推进乡村运营、乡村建设等重点难点持续发力,在全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突破口,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将其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推动转移支付、要素配置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在教育、卫生等领域,率先试点构建“钱随人走”政策体系,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让愿意进城落户的农民无后顾之忧,加快融入城市生活。

  把新型共富载体建设作为关键抓手

  推进共同富裕,在区域、群体、空间、组织等不同层面和维度,需要有平台载体支撑,有具体实在的抓手,形成一批具有引领带动效应的示范点位。

  一是抓好一批特色有效载体。各地在实践中创新探索了“强村公司”“共富工坊(公司)”“共富合伙人”等新型共富载体,应当积极推广、全域推进,规范发展、提升能级。按照党建统领、市场逻辑、协调联动的思路,强化抱团、融合和市场的理念,打好“引联帮带促”组合拳,促进群众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奔富”又“带富”。

  二是抓好一批数字化平台应用。数字化平台以“小切口”撬动社会“大变革”,是数字化时代推进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力量。加快在数字化场景下打造新型教育共同体、医疗共同体、帮扶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等共富载体,落地更多应用场景,推动社会空间数字化、社会服务共享化、社会政策精准化,高效协同、联动解决社会问题。

  三是抓好一批多层次、多元化试点示范。统筹推进威海、东营等试点市和12个“揭榜挂帅”先行示范县(市、区)工作。划小共同富裕单元,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创模式,一体推进共富社区、乡村、片区、风貌线以及共富超市、市集等“共富单元”建设,推动形成多样化、梯度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以“风”统“貌”,变“盆景”为“风景”,积极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共富范式。

  (作者系山东省委财经办 朱厚玉)

初审编辑:陶云江 陈修胜

责任编辑:吴杭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