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米乐官网app的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日召开的省委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更大力度做细做实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坚定推动现代金融业做优做强。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全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务实之举。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五篇“新”文章,代表未来金融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新驱动力,既包含了新的金融业务内容,也包含了金融业务的手段创新,还标示着金融业态转型,特别是金融价值观的更新——发展什么样的金融、为什么和为谁发展金融、依靠什么技术发展金融。当然,这不意味着对传统金融业务、金融内容和金融方式的放弃,而是在增加新内容的同时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金融,包括金融机构的组织方式、业态、工作流程和监管方式等;第二,开辟金融业新的增长路径和发展领域。这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至关重要,关乎其能否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站稳高端。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一般而言,“科技金融”是指依靠金融资源的优先配置和优化配置,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它与“金融科技”有所不同,后者是指金融体系所应用的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金融”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或要求:一是金融业本身要走绿色环保发展的道路,如果浪费资源、过多占用财力物力人力、过多消耗能源,就不是绿色金融;二是用金融手段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和绿色技术创新,这一含义也指向金融资源的战略性优化配置。“养老金融”的独立提出,与中国近年来老龄人口比例快速提高有关,需要从两个维度理解和行动:一是高度重视“老龄人口”这一巨大的金融服务对象,他们是金融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二是各类金融机构管好、用好用于养老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普惠金融”是指金融资源的配置要战略性地考虑普通居民、民营中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等。这些经济主体往往单个单笔的资金需求不大,但又最需要金融支持,对他们提供金融支持能带来较大的边际效应。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考虑到服务成本和规模经济,这类金融服务往往供给不足。可以从丰富金融机构的多样性、优化金融机构业务结构和创新金融科技三个维度,加强金融资源配置的普惠性,提高微观主体的服务效率和金融资源的宏观利用率。“数字金融”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发展新兴的或新型的数字化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例如网上银行、数字化货币以及数字化支付手段等,可谓数字化技术金融产业化;二是用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金融机构及其业态和服务方式,可谓金融业数字化,这已成为众多传统金融机构的新发展路径。两个维度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山东金融需求方面的“五大优势”
金融作为服务供给方,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山东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的板块,在金融需求方面具有“五大优势”:一是经济总量大,金融服务需求大。2023年山东gdp总量超9万亿,居全国第三位,而且产业体系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为之服务。二是人口众多。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山东人口总量超过1亿,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达2100多万,65以上的人口达1500多万,具有庞大的金融服务人群和发展养老金融的良好条件。三是实体经济强,新金融服务需求大。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山东制造业、农业和海洋产业都位列全国前三,同时,山东的实体经济正在进一步转型升级,尤其是制造业减排任务重,需要高新技术引领和驱动,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大,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四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良性变化,新经济占比提高,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五是巨大的生产要素及其产权的交易需求,为土地、数据等的产权交易和新型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土地金融、数据金融、碳金融等都有很大发展空间。总体而言,山东有着巨大的新金融需求,需要把市场需求优势转化成金融实力优势。
金融供给方面,山东也有良好基础。例如,济南和青岛两个中心城市有良好的金融业基础;山东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试验,例如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临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青岛养老金融试点、威海绿色金融改革试验等。在发展新型金融方面,山东有条件、有潜力走向全国前列。当然,也要充分认识到山东在金融理念、金融大环境、金融人才、金融体制机制等方面还有一些短板,特别是缺乏金融实业和金融理论的领军人才,导致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畅通和拓展渠道。
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
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也是科技和智力汇集的产业,与其他经济领域比较,金融领域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更需要市场活力。市场活力就是金融主体积极活动、努力创新和追求回报,从而客观上驱动金融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二是更需要科学有效的监管。尤其是现代金融体系中,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集中,在充分激发活力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这五大金融领域几乎都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技术手段、产品品种和业务流程,特别需要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加强监管,且监管必须科学有效。具体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两只手”协同发挥作用。一是发挥“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的作用,而且市场必须起基础性、主体性作用,绝大多数的金融资源必须由市场配置。市场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矫错能力,要相信市场和市场主体的理性。二是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立法方面,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给金融市场“立规矩”,即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要立“良法”,不能靠临时决策监管。市场主体具有趋利性,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市场不可能有秩序,相关主体的行为和金融资源价格都会扭曲,失去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甚至产生恶化配置和收入分配格局的结果。监管方面,要做到依法监管,不能搞运动式执法和不公平执法,要给所有市场主体稳定的预期和信心,促使其行为长期稳定合法合规。资源配置方面,在金融市场失灵的领域和时候,适度地直接配置一些金融资源,但这一作为是有严格限制的。总之,市场主体要努力创新、努力活动,但是不能越轨;政府立法执法要到位,但是不能越位。
第二,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除开立法和司法环境外,还需要在实际的金融活动中,消除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价格歧视和非价格歧视,尤其是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资金价格和可获得性方面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发展好“普惠金融”、激发金融活力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创新“人才”机制,吸引和使用金融人才。人才长期靠培养,短期靠引进。吸引、留住和培养好人才,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关键在落实。金融本身也可以创新,可以设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品种。
第四,有意识地防止出现“新金融泡沫”。不能一重视什么就运动式发展,从而制造出虚假繁荣和“泡沫”。中央强调做好五篇大文章,是战略性、方向性、长期性任务,不是短期运动,不能在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的同时,制造新的“金融泡沫”。
(作者系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讲席教授,长江学者 黄少安)
初审编辑:陶云江 陈修胜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