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米乐官网app的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与济南市迈入万亿级城市俱乐部仅仅相隔三年,烟台市也成功晋级,这不仅表现出烟台自身作为山东人口和产业集聚中心的发展活力,也将助力山东形成更多区域经济发展新气象
■整体来看,江苏省和广东省的万亿级城市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特点。对比之下,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空间
1月30日,烟台市统计局公布2023年经济数据,宣布2023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62.46亿元,历史性迈上万亿元台阶。烟台市成为继青岛和济南之后的山东省第三个万亿级城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科学判断三座万亿级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并在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塑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切实肩负起沿海经济大省的使命担当,是当前山东省应思考的重点问题。
万亿级城市彰显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烟台市一直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板块和核心引擎之一。与济南市迈入万亿级城市俱乐部仅仅相隔三年,烟台市也成功晋级,这不仅表现出烟台自身作为山东人口和产业集聚中心的发展活力,也将助力山东形成更多区域经济发展新气象。
第一,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的量质齐升发展路径将更加清晰。受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系统性因素影响,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同其他地区一样,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然而,烟台市取得的成绩表明,只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有为政府定位,实施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和坚实举措,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2018年以来,山东省接续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战略,纵深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着力塑造“十个新优势”,尤其是济南、青岛、烟台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为落实量质齐升的发展要求提供了鲜活样板。以三座万亿级城市为典型范例和参照引领,不仅有助于提振发展信心,也有助于统一思想认识、因地制宜抓实抓好任务落实,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第二,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区域协同基础将更加巩固。烟台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在面向日韩等国的国际合作中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迈入万亿级城市序列不仅将提升烟台的国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在争取国家政策和战略支持中获取更多机遇,从而为山东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新空间。三大万亿级城市通过在新平台上更加紧密地协作和互动,将更好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这对于夯实内外资源整合的空间载体、增强在双循环中的枢纽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海洋经济和陆海联动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烟台地处山东省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前沿阵地,在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滨海旅游、海洋食品、港口物流、海洋科技等领域的产业基础雄厚,并且拥有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全省首个海洋高新区等优势载体。烟台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不仅意味着城市整体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达到新量级,也意味着城市产业体系更加完整、产业生态更加健全,更意味着可以此为依托,加快孵化和培育更多的新产业形态并满足更多的经略海洋需求,这无疑将为蓝色经济发展以及内陆与沿海的紧密互动提供更强支撑。
科学把握城市和区域发展新走向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万亿级城市26个,包括4个直辖市和其余分布在11个省份的22个城市,其中位于江苏省和广东省的万亿级城市分别达到了5个和4个。整体来看,江苏省和广东省的万亿级城市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特点:一是空间分布上更加集中,凸显出城市群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充沛动力;二是龙头城市发展能级更高,凸显出规模和质量共同构成城市发展的转型支撑,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政策加持背景下,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为龙头城市持续向上攀升提供了更加稳固的保障条件;三是与沪港两大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凸显出新发展格局下内引外联双向开放的重要价值。
对比之下,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空间:济青烟三大万亿级城市在空间距离上相对较远,中心城区也并不相邻,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总体偏弱,以城市群为依托促进中心城市进一步成长壮大的条件有待增强;济青烟在人口和经济总量上还有待进一步增长,相互之间的协同一体发展格局也尚需加快塑造;山东省在中日韩国际经贸联系中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依托国内超大规模优势和国家自贸试验区平台支撑,积极推动制度型双向开放,深入挖掘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上合组织、rcep等的合作潜力,提高对国际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的利用水平和整合能力,是山东三座万亿级城市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谋划山东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首先,应着手设计山东经济发展的城市梯队序列。着眼国家改善南北经济协调发展、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宏观形势需求,根据山东省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研究制订16市的接续成长方案,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拉动山东经济再上新台阶。一是针对济青烟三市,可按照1.5万亿元、2万亿元等新的标志性节点,梳理确定后万亿时期推动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的具体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为三市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引领。二是针对其他城市,可根据未来发展潜力和现实可行性,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重点突出地打造不同量级的发展梯队。
其次,应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都市圈带动经济圈、经济圈支撑城市群的空间动力系统。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较强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成为市场主体的必然考虑,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要充分依托既有发展基础,加大在综合配套条件相对完善地区的要素和政策供给力度。对此,一是系统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并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等重点工程,持续增强济青烟等中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二是根据批复精神和实施要求,加快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的规划实施进度,高水平落实一体化发展的各项任务要求,引领人口和产业加速向都市圈集聚。三是立体推进三圈(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融合发展,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合理配置,构建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活力和市场动力基础。
第三,加大济青烟联动发展的协调推进力度。随着近年来全省上下对区域发展规律的不断深化以及济南强省会、青岛龙头城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济青烟联动发展、超越龙头之争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围绕《加快双心联动 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济青发展轴带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聚焦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深入合作,统筹各类要素资源布局,高标准建设济青科创智造廊带,推动中心城市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打破单个城市能级不足的有效途径。
第四,加快补齐重点廊带地区的县域经济短板。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成熟城市群相比,城镇密度不高、联系不紧密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的突出问题。尤其是随着山东省三大万亿级城市的成长,以济青烟三市为中心,大力发展重点联系通道沿线地区的县域经济,对于放大区域协同发展效应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要聚焦胶州、青州、高密、莱西等重点县域精准发力: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为城镇发展轴的集聚提升提供更好条件;二是要赋能减负,强化重点县域发展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三是要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指导机制,以县城高水平建设和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发展活力;同时,还要注重县域政府债务等各类风险的有效防范,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作者分别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颜培霞;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李少星)
初审编辑:陶云江 陈修胜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