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米乐官网app的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前不久,党中央发出号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咱们今天来说说‘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3月3日8点30分,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一个“明理胡同”里,72岁的宣讲员柳景谭竖起小黑板,他一边写板书,一边用家乡话讲党史故事,乡亲们坐在小马扎上听得津津有味。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像这样的“明理胡同”,在淄川区有447个;像这样的基层百姓宣讲品牌,遍布齐鲁乡村。
面对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如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经过两年探索实践,山东县乡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村级实践站建成率达到79.6%,党群服务中心、村史民俗馆、广场礼堂、书屋大院等“沉睡”的场所、资源被盘活唤醒,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活跃阵地。
在荣成,400多支“巧厨娘”妇女志愿服务队解决了1.2万名80岁以上农村老人的午餐问题,使“暖心食堂”得以低成本常态运行。这背后是荣成探索建立的“志愿服务 信用建设”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个人信用加分目录,让志愿者既有面子,又得实惠。目前全市志愿者达到15.5万人,每月开展活动3000场次,参与10万人次。农村不文明行为由10%下降到不足1%,社会矛盾纠纷减少22.8%。”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说。
移风易俗入人心,乡风文明促振兴。去年以来,山东结合疫情防控在全省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 改陋习树新风”活动,通过实施全民健康普及行动、人居环境改善、文明行为养成、公筷公勺推行、心理健康促进、移风易俗深化等六个专项行动,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培养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农村大操大办现象得到遏制,涌现出许多典型经验。
从黄海之滨到泰山脚下,从鲁西平原到沂蒙山区,文化之花开遍希望的田野,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小舞台,大视野。用“文化大餐”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举措。2019年、2020年全省送戏下乡演出总场次均达9万余场,行政村覆盖率达90%以上;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看大戏、赶文化大集、享文明新风。2020年,全省共开展线下文艺志愿和文艺惠民活动2500余场次,参与艺术家1.5万余人,现场受众约30万人,志愿者将文艺送到百姓身边。
“省文联探索打造了‘群众点单、文联派单、文艺家接单、受众评单’的服务机制,为农村社区搭建起‘永不落幕的文艺大舞台’,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山东特色’。”省文联副主席姜慧说。
保护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乡村文化的延续,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持续推动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实施地方戏保护工程、开展乡村非遗保护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引导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全省已建成乡村记忆博物馆210多个;渔鼓戏、大弦子戏等古老的山东地方戏曲焕发出蓬勃生机,乡村文旅产业越来越兴旺。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