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米乐官网app的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讲解员进行形体礼仪训练 (朱晓菲/摄)
“欢迎来到沂蒙红嫂纪念馆,纪念馆所在的位置是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沂蒙红嫂纪念馆内却异常热闹,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团队络绎不绝。
13年,近10万个团队,100万参观群众,看似平常的一串数字背后,是沂蒙红嫂纪念馆的讲解员们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她们讲述红嫂故事,传承沂蒙精神的责任与担当。
柔肩担重任,也有千钧力量;青春绽芳华,是时代最美的风光。2021年9月,沂蒙红嫂纪念馆讲解团队被全国妇联宣传部命名为“全国妇联巾帼志愿示范宣讲队”。
“一打开话筒,就有无限能量”
常山庄村周围崮峰相连,幽深的石板巷、陈旧的老石屋、朴素的茅草房,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抗战时期的山乡古村。
作为第一批到沂蒙红嫂纪念馆工作的讲解员,程圆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3个年头,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同烙印一般刻在她的心里。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小学生,为什么都愿意来这里参观?我在讲解员岗位上找到了答案。”程圆说。“明德英冲破封建观念的束缚,做出了乳汁相救的大爱壮举”“李桂芳带领32名妇女,跳入凉气袭人的河水中,架起了一座通往胜利的火线桥”, 每当讲到这些内容,总有观众热泪盈眶,被深深触动。
前来沂蒙红嫂纪念馆的参观团队密集,讲解任务繁重,高峰期每天能接20多个团队。全程1个多小时的讲解,不仅要熟练掌握解说词的内容,在语音、语调、语速、站位等方面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有时每人每天走过的石板路达20公里,经常讲到喉咙嘶哑,累到腿脚僵硬,但只要接到新的团队,打开话筒,每个讲解员都有无限的能量。
“我刚来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吃午饭时都要把扩音器挂在腰上,真正上岗后,我才明白那是时刻准备上‘战场’。”讲解员朱晓菲感慨道。
骄阳似火的夏日,讲解员们被晒得脸颊通红,汗如雨下。她们自我解嘲:“已经黑了十多年了,忘了自己原本啥颜色了。”寒风侵肌的冬日,手脚冻得麻木僵硬,讲解手势都有点力不从心。这些“小事”早已不被她们放在心上,而是专注于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到观众的心里。她们传承着沂蒙精神,在红嫂们奉献过的地方继续无私奉献、恪尽职守。
“把每一次讲解都当成第一次”
“你讲得真好,让我感受到了红嫂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观众的认可,是对讲解员邵慧琪最大的肯定。
在大多数人眼里,讲解员的工作无非是重复背稿子,只要把讲解词背熟,准确传达给观众就可以了。但在邵慧琪看来,要想把讲解工作做得出色,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红嫂故事不会过时,但讲好红嫂故事的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刚当讲解员时,邵慧琪拿到的是固定的讲解词,后来她开始“把每次讲解都当成第一次,认真学习”,随身携带记事本,随手记下心得感想;梳理、提炼更多的红嫂事迹;用更富感染力的方式,讲述纪念馆里红嫂的故事……
听过邵慧琪讲解的人都会觉得,“沂蒙红嫂不再是书本上一个个的名字,她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
目前,沂蒙红嫂纪念馆的讲解词已经改到207稿,讲解练兵、技能评比、业务测试等活动占满了讲解员的空档期,她们沉下心去研究讲解内容,挖掘红嫂们背后的故事,并将自己掌握的故事重新总结梳理,写成感人的文本,针对不同观众,因人施讲、因需施讲,生动地呈现每一名红嫂的故事。
为了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的价值内涵,让红嫂人物“活”起来,2013年以来,她们与英模人物连线对话,到大连、徐州、泰安等地实地采访,收集了许多红色故事背后的感人瞬间与历史记忆。
讲解员们积极探索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将精心打造的沉浸式艺术党课《沂蒙红嫂》送进了省直机关,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此时此刻,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种更加强烈的认同感。” 邵慧琪激动地说。
如今,红嫂纪念馆里的讲解员们更忙了,红色小剧、红色歌曲学唱、支前体验、后代讲述的环节都有她们的身影。
“只要大家愿意听,我们将一直讲下去”
2015年7月,25岁的魏靖雯经过层层考核被选聘到沂蒙红嫂纪念馆工作。走石板路,背讲解词,烈日暴晒……这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如何让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件件破旧的文物、一个个多年前的故事,穿越时空,与观众对话。入职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直到有一天魏靖雯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观众,那就是“沂蒙大姐”李桂芳的女儿董献群。董献群讲起母亲生前的故事,总是泣不成声。在她的讲述中,魏靖雯知道了“沂蒙大姐”李桂芳更多让人无法释怀、肃然起敬的故事。
除了带领妇女用门板和身体搭建“人桥”,护送解放军战士过桥的感人事迹外,李桂芳从担任妇救会长开始,就始终恪守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爱党爱国爱民,连女儿董献群的小名“爱群”,都有“爱护群众”的寓意……当魏靖雯听到李桂芳去世前向组织提出一生当中唯一的请求是“申请一面党旗盖在身上”时,突然就开窍般地理解了沂蒙精神的真谛,“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刻在沂蒙人民骨子里的精神,走得再远都不忘初心。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真正走进她们的精神世界,能用充沛的情感将她们的崇高精神传递给更多人。”红嫂背后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魏靖雯。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红嫂纪念馆的讲解员就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和使命不断开拓、不断前进。
她们组建起沂蒙女儿宣讲团,在馆里讲解之余,进学校、进部队、进社区、进农村,党史微故事被她们讲得淋漓尽致、入脑入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她们与观众同呼吸、共感动,同步感受着沂蒙精神对新时代的启迪和激励。
她们因情怀而热爱,因热爱而坚守,因坚守而执着,她们传递红色光芒,也被这光芒照得更亮。无论寒暑,只要腰间挂上扩音器,就开始了一场与观众真情碰撞的灵魂之旅。
“只要大家愿意听红嫂的故事,我们会一直讲下去,讲到我们老去。”一位讲解员坚定地说。(昌龄 沈森)
初审编辑:陶云江 陈修胜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