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米乐官网app

潍坊: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

  为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近年来,山东依托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加快探索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模式,逐步建立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贯通并行的现代教育职业体系,先后两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
  作为以第一名获批“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的潍坊,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国家级试验区、省级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优势,不断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强投入、建机制、抓创新,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办学主体多元、育人机制创新、现代治理保障”的路子。
  全国首个在地级市开展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全省最早探索教学、生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歌尔“匠造班”;
  全省最早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改革;
  ……
  近年来,潍坊探索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的改革经验,为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新高地”带来十足底气。
  产教融合,育人更具“匹配度”
  有的学生在设计服装,有的检测面料,有的学习扎染和蜡染……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弥漫着青春的气息,这些忙碌的身影格外显眼。
  “把工厂建到校园、把课堂搬到车间,学生未来进入职场都是‘零适应期’。” 学院党委书记郑德前告诉记者,学校还与歌尔股份等企业共建14个产业学院、67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职场化 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8%以上,对口率83%以上。
  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的背后,是潍坊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强化制度设计,率先制定全国首个新时代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度指标体系,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已与20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强平台建设,上线产教融合公益服务平台,服务省内200余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专业供给,立足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科学优化专业设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达85%以上。
  借助产教融合的东风,歌尔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15所院校开启匠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逐步形成“1 1 1”的歌尔“匠造班”人才培养。
  5年前,李焕玲考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就读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军训刚结束,歌尔到学校宣讲“匠造班”的产教融合模式,让从小就喜欢鼓捣机械的她产生了浓厚兴趣。
  经过双向选择,李焕玲进入“匠造班”学习:入学第一年以校内基础知识为主、企业实操训练为辅;第二年则转移到歌尔匠造培训中心。“在这里,我能跟着企业老师系统地提升岗位操作技能,为第三年进企业实习打下基础。”李焕玲说。
  如今,李焕玲已是歌尔的贴片调维技师,作为“匠造班”毕业的高职生,她在入职歌尔后能享受与本科生相同的薪资待遇。
  毕业即入职,上岗即胜任。目前,歌尔已通过产教融合方式累计培养学生超过3000人,100%实现就业,入选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
  多元办学,敢于破除“紧箍咒”
  在很多地方,财力不足、投入不到位,如同一道“紧箍咒”,限制了职业教育前进的步伐。潍坊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发展较快,就是敢于破除这一“紧箍咒”,在体制和模式上开创先河。
  “仅仅依靠财政力量办职业教育是有限的,改革必将开启大量社会资本进入职教领域的新通道。”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校长王敬良深有体会。
  2011年,由政府出资536万元,撬动三家企业资本3.6亿元,通过“政府参股、企业出资、多方共治”路径,成立混合所有制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十余年来,学院通过“大混套小混,一校多主体”混改路径,建成混合制二级学院3个、专业42个。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以产权为基础,引进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办学,探索“公办高校、混合体制、民营机制”的办学体制,成为全国首家整建制混改的公办职业院校,有力支撑了潍坊高端化工产业发展。
  混合制办学改革的成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
  “原来觉得没考上大学很遗憾,没想到2013年毕业后直接进入了豪迈集团,每月工资1万多元,现在还成了股东。”潍坊豪迈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王云涛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豪迈职业学校隶属豪迈集团,政府与企业按股权1:9比例进行混改。目前,该校共有1000多名毕业生进入豪迈集团等企业工作,10多人走上公司管理岗位,企业办学优势得到充分展现。
  改革的激流中,潍坊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新格局。全市共有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3所,混合制、股份制二级学院47个,在校生达6万余人。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学生获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技能成才,打破职教“天花板”
  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智能财税基本技能”赛项中,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学生张友杉、陈冬梅、庞程浩、闫庆怀组成的团队获得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目前,该校已获得国赛一等奖76项,成为全国闻名的“金牌”学校。
  “虽然比赛结束了,但我们又站到学业成长的新起点上,成为更高层次的职业人才,是我们更高的目标追求。” 队长张友杉动情地说。
  借由“以赛育才”这条路,潍坊不断完善“国家、省、市、校”四级大赛机制,建立竞赛项目与课程教学一体化机制,涌现出潍柴集团以王树军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也让许多像张友杉一样的普通学生,找到了奋斗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破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技能工作有‘天花板’的偏见。”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纪委书记范守才说,职业教育不只是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随着人才培养体系日渐完善,潍坊深入推进职普融通,在全省率先实施中职与本科“3 4”、高职与本科“3 2”纵向衔接贯通培养,率先开展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综合高中试点,职教“天花板”被逐步打破 。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大量职校学生通过专升本后继续深造成才的励志故事,有的在国家级科研院所担任技术要职,有的已进入知名企业管理层,有的学成归来成为新一代教育者……让人倍感鼓舞。
  聚焦“全国职教高地先行区”目标,潍坊正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推动产教实现更深层次融合,推进办学体制创新,培养造就更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向全国职教发展“新高地”全力进发。(本刊记者 魏刘美慧 通讯员 魏实为 孙茂德)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孟琨

网站地图